- ·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版面费[04/29]
- · 《天津行政学院学报》投[04/29]
- · 《天津行政学院学报》数[04/29]
- · 《天津行政学院学报》期[04/29]
祁述裕: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,需要做好开放和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我国的大数据建设也一直遵循数据开放和共享的重要理念。早在2007年,国务院就通过了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,提出了公开是原则、保密是例外的要求。
我国的大数据建设也一直遵循数据开放和共享的重要理念。早在2007年,国务院就通过了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,提出了公开是原则、保密是例外的要求。近年来,中央有关文件强调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,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。北京市“十四五”规划也提出要培育数据交易市场,组建大数据交易所,促进数据资源高效流动和深度开发。所以,政府应该进一步做好数据公开,充分发挥数据效能,为我国的数字文化发展提供支撑。
如何打通文化科技融合“最后一公里”
文化大数据体系应该开放、共享
国际著名统计学家、管理学家爱德华·戴明有一句名言:除了上帝,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。我希望,通过文化大数据建设,让尊重数据、科学使用数据蔚然成风,为数字时代的文化发展繁荣奠定坚实基础。
另外,文化市场应该有完善的风险资金保障机制。调研表明,文化科技开发投入巨大,在短时间里收入与开发不成比例,这就需要充足的风险资金机制的保障。但2018年以来,风险投资资金公司的萎缩给许多科技企业带来生存危机,这需要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具包容性的环境。
第二,政府管理部门的数据应最大限度地开放和共享。各级政府部门掌握着大量的数据,应该本着公开是原则、保密是例外的要求向公众开放。多年来,各级政府部门在数据开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。比如,北京、上海等许多城市开通了政府数据服务网。但也存在一些短板。比如,数据开放度还不高、便利性还不强。我的一个博士生因撰写博士论文,需要在一个部委网站查询有关人口流动方面的数据。她发现,该数据公开的门槛高,需要一些审批,个人特别是学生申请很难通过;审批时间很长,一年只审批一拨。我的这位博士生从提出申请到现在已经两年了,还没有获得批准。
数字技术在重塑文化产业
祁述裕:今年1月,国务院发布的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提到: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。大数据是一种需要经过特殊处理的巨量信息资产,而文化大数据,就是通过对海量信息的检索、分析,提炼出有价值的文化信息和数据。
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
但是,我认为“内容为王”仍是文化市场不变的法则。技术越发展,越需要内容、创意的支撑。没有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是单调的,没有丰富文化内容的科技产品是苍白乏味的。我们看到,在国际票房上名列前茅的电影,除了有新技术加持外,有创意的内容仍然是吸引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。
新京报:你认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有哪些增长点?
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
近些年,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。扩展现实、人工智能、5G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构成的数字技术矩阵,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体验。比如,人工智能促进了文化体验的交互性,5G联结起海量的文化数据资源,大数据实现了文化内容的图谱化和可视化,物联网使文化场景更具感知力。数字技术矩阵的灵活组合,能形成不同的创新应用场景,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、吸引力和感染力。
文章来源:《天津行政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tjxzxyxb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7/696.html